股東可以要求看財報嗎?公司法規範、查帳權利與實務全解析

by 蔡 佳峻
0 留言

如果你曾經和朋友合夥創業,或投入親戚、同事的公司,也許都曾經心裡咕噥過一個問題:「我這個股東,能不能要求公司給我看財報?」前陣子,百萬YouTube頻道「眾量級CROWD」創始成員Andy、家寧情侶檔,分手後爆發財務糾,Andy老師身為公司董事,並持有25%股份,卻多年都沒辦法看到公司的財務報表。難道,股東沒有權利知道公司賺不賺錢嗎?本篇文章就要帶你用專業又貼近生活的角度,完整拆解「股東可以要求看財報嗎?」這個問題,幫你建立正確法律常識、強化自我保護力,也讓你在未來投資或經營合作時,更有底氣和信心!

一、什麼是財務報表?為什麼這麼重要?

在我們正式討論「股東可以要求看財報嗎?」之前,先來聊聊「財務報表」這個名詞到底代表什麼。如果你覺得財報離自己很遙遠,不妨換個角度思考:財報其實就像是家庭的收支簿,是企業經營的健檢報告,更是股東的「望遠鏡」與「照妖鏡」。

1.生活比喻:你會想知道家裡錢花哪裡去嗎?

試想,假如你和家人一起經營一個共同帳戶,彼此每個月存錢、領錢、支付生活費、儲蓄投資。如果到了月底,家裡的「財務總管」拿出一張紙,隨口說:「這個月家裡沒什麼結餘啦,大家自己努力點吧!」
你心裡會不會產生疑問?——「到底錢花去哪裡了?存款還剩多少?是不是有人私下多拿了?」
這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一份清楚的「家庭收支表」,讓所有成員都能一目了然,了解每一筆錢的流向與剩餘狀態。

同樣的道理,公司財務報表就是企業的「收支流水帳」,它不僅記錄收入與支出,更呈現出公司當下資產負債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關鍵訊息。
無論是管理團隊、投資人、股東,還是潛在合作夥伴,大家都靠著這份報表來檢驗企業的健康程度。

2.財報的重要性:不只是「帳」,更是信任

投資判斷的依據

你想投入一家新創公司,或者準備增資擴大經營,最重要的參考依據是什麼?沒錯,就是財報。
財報揭露出公司有沒有賺錢、是否具備持續經營能力,也能顯示管理團隊是否用心、營運模式是否合理。

公司治理的根本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透明且嚴謹的財報制度,是避免內部舞弊、掏空公司、資產流失的最佳防線。只要財報健全且公開,管理階層就不易隨意操作資金,對股東和外部監督來說也是一層保障。

法律責任與誠信象徵

台灣《公司法》與相關會計法規,都規定公司必須妥善記錄財務狀況並定期編製財報。違法不只會有行政責任,嚴重時甚至涉及刑事責任。因此,一份誠實透明的財報,就是公司對所有投資人與社會的誠信承諾。

二、股東可以要求看財報嗎?法律規定怎麼說?

很多人以為,成為股東就能「隨時叫公司把帳本攤開來」;但事實上,台灣的法律對於股東查閱財報的權利設計得非常細緻,並不是想看什麼就能看什麼。讓我用簡明易懂的方式介紹公司法相關規定。

1.公司應備置財務報表(平時)

公司法第210條
除證券主管機關另有規定外,董事會應將章程及歷屆股東會議事錄、財務報表備置於本公司,並將股東名簿及公司債存根簿備置於本公司或股務代理機構
前項章程及簿冊,股東及公司之債權人得檢具利害關係證明文件,指定範圍,隨時請求查閱、抄錄或複製;其備置於股務代理機構者,公司應令股務代理機構提供。

從上面條文可知,董事會平常就要把章程、股東會議事錄及財務報表備置於公司,供股東及債權人查閱。違反的話,代表公司之董事,處新臺幣 1 萬元以上 5 萬元以下之罰鍰。

2.公司應備置財務報表(股東會前)

公司法第 229 條
董事會所造具之各項表冊與監察人之報告書,應於股東常會開會 10 日前,備置於本公司,股東得隨時查閱,並得偕同其所委託之律師或會計師查閱。

所謂各項表冊,依據《公司法》第 228 條規定,表冊包括:

  • 營業報告書。
  • 財務報表。
  • 盈餘分派或虧損撥補之議案。

除平時就要準備的財務報表以外,公司還要提供「營業報告書」、「盈餘分派或虧損撥補議案」等資料,供股東在股東常會開會 10 日前查閱並於股東會決議通過。

3.股東(會)主動發起檢查

3-1 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 109 條
不執行業務之股東,均得行使監察權;其監察權之行使,準用第 48 條之規定。
不執行業務之股東辦理前項事務,得代表公司委託律師、會計師審核之。
規避、妨礙或拒絕不執行業務股東行使監察權者,代表公司之董事各處新臺幣 2 萬元以上 10 萬元以下罰鍰。

公司法第 48 條
不執行業務之股東,得隨時向執行業務之股東質詢公司營業情形,查閱財產文件、帳簿表冊。

由上面規定可知,「有限公司」型態(多見於家族事業、小型企業)對於股東查閱帳目的權利反而比較寬鬆。不論持股多少、持股時間多久,只要你是股東,依法就有監察權,可以隨時向經營團隊要求查閱公司帳冊、財產文件,必要時還可以委託律師、會計師協助審核。

至於所謂「財產文件、帳簿表冊」,指的是什麼呢?

✅財產文件:係指公司所擁有之財產之文件,所謂財產,例如動產、不動產。
✅帳簿:普通序時帳簿、總分類帳簿及各種明細分類帳。
✅表冊: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變動表及其附註)。

3-2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 184 條
股東會得查核董事會造具之表冊、監察人之報告,並決議盈餘分派或虧損撥補。
執行前項查核時,股東會得選任檢查人。
對於前二項查核有妨礙、拒絕或規避之行為者,各處新臺幣 2 萬元以上 10 萬元以下罰鍰。

公司法第 245 條
繼續六個月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以上之股東,得檢附理由、事證及說明其必要性,聲請法院選派檢查人,於必要範圍內,檢查公司業務帳目、財產情形、特定事項、特定交易文件及紀錄。

在「股份有限公司」型態下,針對股東查核財報的權利,公司法第 245 條規定,股東必須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超過 1%,且持股已經連續滿 6 個月,檢附理由及證據,向法院聲請選派「檢查人」查核公司帳目、財報與特定文件。

三、查閱的「範圍」與「限制」:可以看什麼?不能看什麼?

你可能會問:「那我可以要求看哪些資料?是不是公司所有帳冊、合約、甚至客戶名單、薪資單都能翻給我看?」

答案其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大,法律規定的查閱範圍是有界線的。

依照上一段所介紹的公司法規定,公司必須提供給股東查閱或抄錄的資料,主要是每一會計年度結束後所編製的「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包括以下四大報表及附註:

✅資產負債表
✅綜合損益表
✅現金流量表
✅權益變動表(或累積盈虧變動表、盈虧撥補表)
✅以及必要的附註或附表

如果在股東會召開前,則還需提供營業報告書盈餘分派或虧損撥補議案等文件,讓股東能在會議前十日查閱、審閱,於股東會討論。

公司可拒絕提供的敏感資料

公司的發票、合約、報價單、每月的內部財務報告,以及客戶名單,其實這些都不是公司法規定必須給股東看的資料

  • 董事會議事錄
  • 財務業務契約
  • 內部月報、管理用報表
  • 個別交易文件(如報價單、合約、交易明細、客戶資料等)

上述這些敏感資訊,公司不僅沒有義務提供,反而「依法不得提供」!為什麼?

因為這些涉及公司營業機密、客戶資訊、技術細節、甚至可能洩漏商業機密給競爭對手,會嚴重影響公司經營利益。

四、創投投資人、一般小股東、家族公司:誰最容易遇到資訊不對稱?

1.創投或機構型投資人

單憑公司法賦予的查帳權,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保障投資權益,多數創投都會在投資協議(如Share Purchase Agreement)中約定「資訊權」,明文規定公司須按季、半年或隨時提供指定經營數據(如KPI、客戶數、DAU/MAU等)

如果沒有這樣的約定,將來真的遇到公司不願配合,法律保障的僅是年度法定財報,其他重要營運資訊,公司無義務主動提供。

2.家族公司與小型非公開企業

在家族企業或中小企業中,資訊不對稱程度通常是最高的。因為經營者往往習慣將財報視為「自己家事」,黨庫通國庫,認為「雖然你有出錢,但公司怎麼賺、怎麼花,是我的事」。這樣的思維最容易種下信任危機,小股東若無法獲得透明資訊,最終往往只能訴諸法律,或是無聲出局,損失權益。

3.保護雙方權益的專業建議

投資前,務必確認資訊權條款是否明確寫入合約;公司經營者應與股東們建立好雙向資訊溝通機制,例如主動定期公告財報;雙方遇爭議時,建議先行專業協商或尋求會計師、律師協助,避免走到司法程序才處理。

五、結語:誠信與透明,才是公司長久經營之道

對許多創辦人或管理團隊而言,被股東要求查帳,第一反應可能是:「你是不是不信任我?」但其實,股東行使知情權,是企業健康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將股東當作夥伴,主動公開經營成果,用財報數據贏得信任,而不是把查帳當成挑釁或對立。

對公司經營者來說,透明公開、誠信經營才是獲得市場與投資人長期支持的唯一道路;對股東或投資人而言,懂得如何合法行使查帳權、保護自身權益,也能為自己打造最強的安全網。

最後,建議所有經營者與股東,不論公司規模大小,都應重視財報制度建置、資訊流通與合約規範。如果你對於查閱財報或股東權益還有疑問,別忘了諮詢專業的會計師或律師。

六、延伸閱讀

🔎公司登記常見問題#4:登記為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的3大差異

🔎公司登記常見問題#3:有限公司最低資本額要多少?資本額一定要是錢嗎?成立後資本額可以動用嗎?

🔎公司登記常見問題#2:登記公司與行號之5大差異

🔎公司登記常見問題#1:我該不該開公司接案呢?稅負差異一次算給你看(SOHO/KOL網紅都適用)


蔡佳峻會計師
嘉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
專長領域:
🔸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所稅房地合一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企業股權架構規劃,包括投資控股公司閉鎖性公司特別股之設計。
🔸資產傳承諮詢、遺囑內容撰擬及信託架構設計。
蔡佳峻會計師自 2012 年起加入嘉威會計師團隊,執業經驗豐富。多年來專注服務台灣中小企業,深知中小企業對「稅」的重視度。客戶行業多元,實務經驗豐富,且事務所同仁流動率低,服務人員穩定,不會因常更換帳務人員而造成客戶困擾。

根據多年實務經驗,我特別整理了一份關於閉鎖性公司與特別股運用的免費電子書,內容涵蓋:閉鎖性公司的優勢解析、特別股如何靈活運用提升公司價值,以及實際案例分享。無論你是新創企業主,還是想優化公司股權架構的經營者,這份電子書都能提供你實用的專業指引。現在只要加入【本站LINE官方帳號】成為好友,即可免費下載電子書!

相關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