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麼熟了,還需要這麼計較嗎?」
這句話,是許多朋友一起創業時最常聽見的語句,但也往往是誤會與糾紛的開端。
我曾見過太多案例:原本信任滿分的朋友,最後因為決策爭議、利益分配不均、責任不明確,友情破裂、公司瓦解。
創業本就充滿挑戰,與朋友合夥看似能降低風險、提升效率,實則若未規劃好「組織型態」與「權責結構」,問題往往來得更快、更難解。
那麼,與朋友合夥創業,究竟該選擇哪一種法律組織型態,才能既保護彼此,又兼顧公司的未來發展?
一、與朋友合夥創業前,必須先建立法律制度的三個原因
很多人創業的起點,來自一段情感濃厚的友誼:
「我們這麼熟了,一起做點事吧!」
「我負責技術,你出資,肯定沒問題!」
「反正都認識多年了,有什麼好計較的?」
但現實中,創業與交朋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遊戲規則。
許多人誤以為「感情好」就能解決一切衝突,卻忽略了——
你可以信任一個人,但你不能依賴「信任」來處理所有創業中的複雜問題。就像汽車需要煞車系統才能安全駕駛,合夥創業也需要制度與契約來為彼此設限與保障。
因此,在與朋友一起創業時,與其一開始就急著進入執行階段,不如先坐下來好好談清楚:我們到底是怎麼合作?誰負責什麼?怎麼表決?賺了錢怎麼分?虧了錢誰來扛?如果有人想退出怎麼辦?
這些問題聽起來讓人尷尬,卻是成功合夥最關鍵的基礎。畢竟,把關係設計好,不是為了不信任對方,而是為了保護彼此在未來依然能是朋友、甚至是夥伴。
二、創業公司該選哪一種組織型態?合夥、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比較表
當你和朋友決定一起創業,接下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選擇「組織型態」。不同的組織型態,代表你們在法律上對彼此的責任、風險承擔、決策權重與稅務處理方式都不一樣。
1.常見的三種組織型態:
- 合夥
- 有限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2.三種組織型態之彙整比較
合夥 | 有限公司 | 股份有限公司 | |
責任類型 | 無限責任 | 有限責任 | 有限責任 |
股東人數 | 2人以上 | 1人以上 | 2人以上 |
最低管理人員需求 | 1位負責人 | 1位董事 | 1位董事及1位監察人 |
表決方式 | 無論其出資之多寡,推定每人僅有一表決權 | 每一股東不問出資多寡,均有一表決權 | 一股一表決權,持股越高表決權越大 |
轉換機制 | 不可轉換為公司 | 可轉換為股份有限公司 | 可轉換為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
是否具備法人格 | 否 | 有 | 有 |
若營運資金缺乏時 | 可約定全體合夥人一同增資 | 股東無增資義務 | 股東無增資義務 |
三、出資多卻沒有決策權?合夥與公司法中表決機制解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上面表格中的【表決方式】,在「合夥」跟「有限公司」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個狀況:
「為什麼我出的錢比較多,投票時卻只有一票?」
我們先來看一下法條規定:
民法第 673 條規定:「合夥之決議,其有表決權之合夥人,無論其出資之多寡,推定每人僅有一表決權。」
公司法第 102 條規定:「每一股東不問出資多寡,均有一表決權。但得以章程訂定按出資多寡比例分配表決權。政府或法人為股東時,準用第 181 條之規定。」
依照上述規定,除非合夥契約另有約定,否則不論出資多寡,所有合夥人在合夥事務的決策上,皆享有同等表決權。有限公司股東亦同,不問出資多寡,均只有一表決權。
那怎麼辦呢?
✅別擔心,我們可以
四、與朋友合夥創業前,一定要談清楚的三件事
創業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與朋友一起上路,更要避免「信任大過於制度」的錯覺。以下三件事,看似麻煩,其實才是保護彼此、守住友情的「防爆機制」。
1.先談壞結果,不怕丟臉只怕翻臉
大多數合夥關係不是死在沒錢、沒流量,而是死在「從沒討論過最壞情況」。請務必事先問清楚:
- 如果有人想退出,要怎麼處理股份?
- 如果虧損了,要怎麼分擔?
- 如果意見不合,怎麼做決策?
- 如果合作不下去了,商標、客戶、社群帳號歸誰?
這些問題都不討喜,但越早談,風險越小。與其日後對簿公堂,不如先在會議桌上冷靜談清楚。
2.簽好合約,不要只是口頭承諾
很多人創業初期省律師費,最後卻花了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在訴訟上。「口頭承諾」跟「我以為」是最容易毀掉一段友情的陷阱。你至少要有以下幾份文件:
- 合夥契約或股東協議:定義出資比例、分工、盈虧分配、表決權。
- 退出條款:離職後股份處理方式(是否可轉讓?誰有優先購買權?)
- 保密與競業條款:保障商業機密與避免離開後互相競爭。
如果不會寫?建議找律師幫忙,事前付費絕對比事後後悔省更多。
👉我會建議除了找律師擬股東協議,也應進一步將公司設定為「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
3.不要怕談錢與權,這不是市儈,是成熟
「談錢傷感情」的前提是「感情沒設防」。我們應該勇敢談論:
- 誰主導經營?誰只是投資?
- 盈餘怎麼分?是按出資比例還是有底薪加分紅?
- 表決怎麼算?出錢多是否代表話語權就高?
談這些不是不信任,而是成熟負責的表現。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制度」受傷,只會因為「沒有制度」而誤解。
五、結論:朋友創業前請先建立制度 + 常見問題解析
與朋友一起創業是一場夢想的實踐,也是一場關係的考驗。沒有制度的友情,就像沒穿盔甲上戰場,再信任也可能在第一次爭議中破碎。
真正成熟的創業關係,應該是:我們信任彼此,但我們也尊重制度;我們把情感放在心上,把風險寫在紙上,與大家共勉之。
Q1:與朋友合夥,出錢多的人,就擁有話語權嗎?
不一定,依照民法第 673 條規定:「合夥之決議,其有表決權之合夥人,無論其出資之多寡,推定每人僅有一表決權。」
除非我們合夥契約另有約定,否則不管出資多寡,每人僅有一表決權。
Q2:與朋友合開有限公司,出錢多的人,就擁有話語權嗎?
不一定,依照公司法第 102 條規定:「每一股東不問出資多寡,均有一表決權。但得以章程訂定按出資多寡比例分配表決權。政府或法人為股東時,準用第 181 條之規定。」
建議在章程寫清楚,按出資比例分配表決權,否則不管出資多寡,每人僅有一表決權。
六、延伸閱讀
蔡佳峻會計師
專長領域:
🔸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所稅、房地合一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企業股權架構規劃,包括投資控股公司、閉鎖性公司及特別股之設計。
🔸資產傳承諮詢、遺囑內容撰擬及信託架構設計。
蔡佳峻會計師自 2012 年起加入嘉威會計師團隊,執業經驗豐富。多年來專注服務台灣中小企業,深知中小企業對「稅」的重視度。客戶行業多元,實務經驗豐富,且事務所同仁流動率低,服務人員穩定,不會因常更換帳務人員而造成客戶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