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房子,讓不動產傳承充滿溫度的3種方法

by 蔡 佳峻
0 留言

不動產作為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方式對家族財富的延續和家庭和諧具有深遠的影響。如何以最佳方式將不動產傳承給下一代,成為許多家庭需要正視的課題。 本文將從三種主要傳承方式:買賣、贈與、繼承,進行深入分析,並透過真實案例說明每種方式的優劣,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案。

一、不動產三大傳承方式概述

1.買賣:以交易價格轉讓不動產

🔶定義:

買賣是一種有償轉讓方式,透過市場價或親情價,將不動產從長輩名下過戶到下一代名下。

優勢:

  • 提前分配,避免繼承紛爭:完成交易後,產權歸屬明確,可減少未來糾紛。
  • 墊高子女出售成本:如屬舊制土地,雖然長輩出售免所得稅,但賣給子女後,便變為新制不動產。因此子女若以接近市價購入,未來出售計算房地合一稅時,成本便可墊高。
  • 土地增值稅:有機會適用一生一次或一生一屋自住優惠,與重購退稅。

劣勢:

  • 長輩資產膨脹:長輩如不出售,未來身故時,係以公告現值計算遺產稅。如以接近市價出售,不動產轉化為現金,價值將大幅膨脹。
  • 子女購買財力:即使搭配貸款,子女仍須有一定財力,才能支付頭期款,並償還貸款本息。
  • 喪失控制權:交易完成後,原則上長輩無法再掌控該資產,如有需要亦可進一步安排信託規劃。

🔔實務案例:林先生的選擇
林先生今年65歲,有一筆市價 2,000 萬元的房產,他有兩個兒子,但擔心未來可能因繼承分配產生紛爭,最後他選擇將房產以接近市價的金額賣給大兒子,同時承諾給予小兒子現金補償。雖然稅務成本高,但他認為這樣能確保家族和諧,且分配方式明確。


2.贈與:無償方式將不動產贈送子女

🔶定義:

贈與是長輩以無償方式將不動產轉讓給下一代,是一種充滿溫情的傳承方式。

優勢:

  • 提前分配,避免繼承紛爭:完成贈與後,產權歸屬明確,可減少未來糾紛。
  • 程序簡單:手續相對買賣簡單,無須買賣金流,辦理贈與稅申報後,再至地政事務所完成過戶即可。
  • 情感表達:讓下一代及早擁有不動產,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支持。

劣勢:

  • 稅務成本高:超過每年贈與免稅額部分,需支付贈與稅。此外,土地贈與還要繳納土地增值稅,且無法適用一生一次或一生一屋優惠。
  • 未來出售成本低:子女受贈取得後,若出售將適用房地合一稅,且取得成本為核課贈與稅之公告現值,通常遠低於市價。
  • 喪失控制權:贈與完成後,原則上長輩無法再掌控該資產,如有需要亦可進一步安排信託規劃。

🔔實務案例:張奶奶的故事
張奶奶已高齡 90 歲,為了感謝一直照顧自己的女兒,將市價 1,000 萬元的公寓贈與給女兒,需負擔約 30 萬元的贈與稅及 100 萬元的土地增值稅(註)。儘管稅務成本不低,但能讓張奶奶了卻一樁心願,而過戶完成後,女兒也非常感激,張奶奶的晚年生活也因家庭和樂而更加幸福。
註:贈與時,土地增值稅之納稅義務人為受贈人。


3.繼承:依法繼承不動產所有權

🔶定義:

繼承係指長輩過世後,根據法律或遺囑內容,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依法繼承不動產所有權。

優勢:

  • 稅務成本低:僅需負擔遺產稅,免課徵契稅及土地增值稅。尤其適合土地持有期間相當久,已累積高額土地增值稅的土地,因為繼承可將土地增值稅一筆勾銷。
  • 可維持舊制:如果長輩持有的是舊制不動產,子女第一次繼承後出售,仍可維持舊制。
  • 保留控制權:長輩在世時保有財產的所有權與管理使用權。

劣勢:

  • 潛在家族糾紛:若未提前規劃,子女間可能會因如何分配而引發爭吵與矛盾。
  • 易造成產權共有:若長輩未預立遺囑,且子女間協商未果,最終可能造成不動產共有。而不動產共有,常會伴隨處分不易與財產價值下滑等壞處。
  • 未來出售成本低:子女受贈取得後,若出售將適用房地合一稅,且取得成本為核課遺產稅之公告現值,通常遠低於市價。

🔔實務案例:陳家的繼承爭端與黃女士的規劃
陳先生未留下遺囑,導致三個子女均分其價值 3,000 萬元的房產,但因部分子女希望出售房產套現,最終引發長達一年的法律糾紛。而黃女士則提早立下遺囑,指定房產由長女繼承,並為其他子女準備相等價值的現金補償。黃家的繼承過程簡單順利,大幅降低糾紛的可能性。

二、傳承方式的比較與選擇考量

茲將三種傳承方式的稅務成本、家庭和諧與資產控制重點整理如下:

買賣贈與繼承
稅務成本長輩所得稅舊制土地:免稅
舊制房屋:財產交易所得
新制:房地合一稅
子女再出售所得稅新制:房地合一稅
成本為買賣價
新制:房地合一稅
成本為公告現值
可維持舊制
成本為公告現值
土增稅20~40%
有機會適用自住優惠10%
或重購退稅
20~40%免稅
贈與稅10~20%
遺產稅10~20%
契稅6%6%
家庭和諧可提前完成分配,但需平衡子女之間的利益高度依賴家庭關係與成員的協調能力
資產控制長輩不再擁有資產控制權可保留控制權至生命末期

三、小結:因人而異的最佳傳承方式

透過林先生、張奶奶、陳先生與黃女士的故事,我們看到每種方式都有其適用情境與挑戰。沒有一種方式能適用所有家庭,選擇買賣、贈與或繼承需根據資產規模、家庭狀況及長輩的心願作靈活調整。提前規劃不僅能合理降低稅務負擔,更能守護家族和諧。 提前與專業顧問合作,如律師、會計師或地政士,為家族量身打造不動產傳承計劃。透過專業建議,為家庭資產制定最佳解,守護家人未來的幸福與財富傳承。

四、FAQ常見問題

Q1:如果長輩持有的是舊制不動產,如何讓子女取得後仍可維持舊制?

留待繼承。因為子女第一次繼承後出售,仍可維持舊制。至於贈與或買賣,都會變成是新制。

Q2:若長輩之不動產已持有多年,土地增值稅驚人,該如何節稅?

可考慮留待繼承,因為土增稅將一筆勾銷,但建議搭配預立遺囑,以明確財產之分配。

五、延伸閱讀

🔎不動產要用公司名義買還是個人名義買之完整比較分析

🔎贈與稅節稅與傳承全攻略:如何合法節稅又保全財富

🔎出售舊制房地的財產交易所得稅,如何正確申報又節稅?

🔎土地增值稅完整解析:稅負試算與節稅規劃策略

🔎稅務入口網-土地增值稅試算網頁


蔡佳峻會計師
專長領域:
🔸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所稅房地合一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企業股權架構規劃,包括投資控股公司閉鎖性公司特別股之設計。
🔸資產傳承諮詢、遺囑內容撰擬及信託架構設計。
蔡佳峻會計師自 2012 年起加入嘉威會計師團隊,多年來專注服務台灣中小企業,深知中小企業對「稅」的重視度。客戶行業多元,實務經驗豐富,且事務所同仁流動率低,服務人員穩定,不會因常更換帳務人員而造成客戶困擾。

相關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