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稅節稅與傳承全攻略:如何合法節稅又保全財富

by 蔡 佳峻
0 留言

每年年底是重新檢視個人財務狀況與資產規劃的最佳時機,尤其對於財產與贈與稅議題,更是許多人關注的重點。透過合理的規劃,不僅可以合法減少稅務負擔,更能確保財富順利傳承給下一代,避免因稅務問題而引發家庭糾紛。

一、贈與稅跟遺產稅是什麼?

1-1 贈與稅

當資產所有者在生前將資產無償轉移給他人,原則上就屬於贈與稅課徵範圍。

1-2 遺產稅

當資產所有者過世時,其名下所有遺產淨額(含資產與負債),需納入遺產稅課稅範圍。

二、贈與稅跟遺產稅之免稅額

2-2 贈與稅免稅額

以台灣為例,每人每年之贈與(指 1/1~12/31 所有贈與合計數),享有新台幣 244 萬元的贈與稅免稅額,超出部分按累進稅率計稅。

2-3 遺產稅免稅額

以台灣為例,每人享有新台幣 1,333 萬元的遺產稅免稅額,超出部分按累進稅率計稅。

三、贈與稅跟遺產稅之稅率

3-1 贈與稅稅率級距

2024年度稅率級距

贈與淨額稅率累進差額
25,000,000以下10%
25,000,001~50,000,00015%1,250,000
50,000,001以上20%3,750,000

明(2025)年起,稅率級距將調高如下表

贈與淨額稅率累進差額
28,110,000以下10%
28,110,001~56,210,00015%1,405,500
56,210,001以上20%4,216,500

 

3-2 遺產稅稅率級距

2024年度稅率級距

遺產淨額稅率累進差額
50,000,000以下10%
50,000,001~100,000,00015%2,500,000
50,000,001以上20%7,500,000

明(2025)年起,稅率級距將調高如下表

遺產淨額稅率累進差額
56,210,000以下10%
56,210,001~112,430,00015%2,810,500
112,430,001以上20%8,432,500

 

四、節稅策略:善用超額贈與

4-1 免稅贈與

贈與稅的免稅額為 244 萬,因此很多父母都是透過每人每年 244 萬的額度來進行財富移轉。

然而,父+母兩人,一年也只能移轉 488 萬元,10 年總共可移轉 4,880 萬元給下一代。這對許多高資產人士來說,免稅贈與根本不夠用,而且移轉速度太慢。

4-2 超額贈與

贈與稅跟遺產稅有一個相同點與一個相異點。

  • 相同點:都是三個稅率,分別是 10%、15%、20%。
  • 相異點:雖然稅率都是10%、15%、20%三個稅率,但對應的課稅級距不同。

也因為稅率跟對應的課稅級距不同,因此產生一個極大的節稅空間,我稱之為「超額贈與」(註)

📜註:只要是超過免稅額的贈與,都屬於超額贈與。

舉例來說,有一位林先生,資產好幾億,若他每年做 244 萬免稅贈與,要做到天荒地老。

但若每年做超額贈與(此處我們假設林先生每年贈與 2,500 萬),則每年需繳納贈與稅 2,500 萬 × 10%= 250 萬元。(暫時忽略免稅額 244 萬,比較好算。)

你可能會質疑,要客戶去繳 250 萬的稅,怎麼會叫節稅策略,會計師是不是忙到頭殼壞去、精神錯亂?

各位看官請先別急,待我細細分說,由於林先生資產好幾億,若他身故,遺產淨額超過 1 億元的部分(下圖右側柱狀紅色部分),都要適用到 20%的遺產稅。

當林先生做了「超額贈與」,贈與 2,500 萬資產給子孫,且存活超過 2 年後才身故,此時,超過 1 億元的部分,就減少了 2,500 萬(下圖右側灰白色面積),遺產稅等於省下了 2,500 萬 × 20%= 500 萬元

2024 12 11 00 03 41 202410 資產傳承與信託規劃 上課版.pptx PowerPoint

也就是說,林先生執行「超額贈與」後,雖然繳納了 10%的贈與稅(250 萬),但後續卻能省下 20%的遺產稅(500 萬元),一來一往之間,淨節稅效益為 250 萬元。

一言以蔽之,超額贈與的節稅效果就是:繳 10%贈與稅,去換以後的 20% 遺產稅。

五、贈與結合信託工具的好處

通常客戶如果認同了上面「超額贈與」的節稅效果,下一步可能會開始思考,當我們為了節稅而做超額贈與,那麼子女不就提早獲得了大量資產嗎?那如果子女不肖,任意亂揮霍,怎麼辦呢?

確實,不論是免稅贈與或超額贈與,只要做了贈與,都會面臨一個共通的問題,就是喪失了「資產控制權」

那麼,難道不能兼顧節稅效果以及資產控制權嗎?

當然可以,我們可以將贈與結合信託架構,由子女(受贈人)作為信託受益人,並透過信託受託人來管理信託財產,達到已經將財產贈與出去,但子女卻又不能直接使用這些財產的效果。

以下圖為例,委託人周爺爺打算透過超額贈與來節稅,於是將現金 2,500 萬交付信託,受託人假設是 XX 銀行 。受益人則為子女小明。這樣做的好處是,信託成立的當下,周爺爺已經完成贈與,並繳納了贈與稅,資產順利移轉給下一代,但小明暫時無法取得與使用這筆資金,這筆資金將由受託銀行,依照信託契約來做管理

2024 12 11 17 03 33 PowerPoint 簡報 PDF XChange Viewer

至於小明何時可以拿到錢,那就看信託契約條款的設計,這部分我們之後有機會再來跟大家討論。

六、做超額贈與時,贈與不動產好嗎?

在規劃「超額贈與」的時候,很多客戶會問我,那該贈與哪一種資產?贈與存款、股票、不動產還是保單比較好呢?

通常我會建議,做超額贈與時,優先考慮「動產」,先不要考慮「不動產」。因為不動產贈與涉及的稅目比較複雜,包括贈與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及印花稅,而且會影響受贈人未來出售時房地合一所得稅之成本認定。

因此不動產的贈與,並非不行,但我是建議務必要從長計議、審慎評估後再來進行會比較好。

七、FAQ及小結

Q1:超額贈與為什麼可以節稅?

透過超額贈與,繳納 10%的贈與稅,卻能省下 20%的遺產稅,一來一往之間,就會產生節稅效益。

Q2:超額贈與,會優先考慮贈與「動產」還是「不動產」?

我個人會建議做超額贈與時,優先考慮「動產」,先不要考慮「不動產」。因為不動產贈與涉及的稅目比較複雜,包括贈與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及印花稅,而且會影響受贈人未來出售時房地合一所得稅之成本認定。


小結:年底是重新審視財務與稅務規劃的關鍵時刻,透過合理的贈與策略,不僅可以減輕整體遺贈稅負擔,若搭配其他資產保全工具,更能確保財富的有效傳承與家族和諧。無論是運用年度贈與免稅額、超額贈與、設立信託,抑或是撰寫遺囑,提早規劃都是最關鍵的一步。透過專業建議與完善準備,您將能掌握財富管理的主動權,讓未來更加安心無憂!

八、延伸閱讀

🔎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在不同安排下之人壽保險課稅解析(中)-贈與稅篇

🔎贈與土地之贈與稅計算

🔎保單可能涉及贈與稅的3種情形

🔎預立遺囑時,除了寫清楚財產分配外,務必做好這5件事

🔎一年之計從「信託」開始


蔡佳峻會計師
專長領域:
🔸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所稅房地合一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企業股權架構規劃,包括投資控股公司閉鎖性公司特別股之設計。
🔸資產傳承諮詢、遺囑內容撰擬及信託架構設計。
蔡佳峻會計師自 2012 年起加入嘉威會計師團隊,多年來專注服務台灣中小企業,深知中小企業對「稅」的重視度。客戶行業多元,實務經驗豐富,且事務所同仁流動率低,服務人員穩定,不會因常更換帳務人員而造成客戶困擾。

相關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