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保費年度結算制新變革:股票族如何合法節費的三大方法

by 蔡 佳峻
0 留言

根據新聞報導,2027年起,衛福部擬推「年度結算制」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只要一年內股利、利息、租金超過2萬元就要被扣取2.11%補充保費。對股票族而言,配息ETF、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都可能被扣。本文討論三大合法節費方法,幫你掌握改革後的投資與節費策略。

一、股票族不能忽視的「健保補充保費年度結算制」

衛福部預告將啟動修法,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自 2027 年起可能改採「年度結算制」。

過去是「單筆金額」超過 2 萬元才扣繳,未來只要你一整年 股利、利息、租金合計超過 2 萬元,就要繳交 2.11% 補充保費

對於股票族而言,這是一場「靜悄悄但影響深遠」的變革:

  • 月配、季配 ETF 的累計配息金額可能輕易超標;
  • 現金股利族(如長期存股0056、台積電等)將首當其衝;
  • 原本透過拆單、分券商帳戶避繳的方式,未來將失效。

二、年度結算制重點懶人包

項目現行制度新制(年度結算制)
判定方式單筆給付超過2萬元全年累計超過2萬元
扣費時點給付當下即扣年底結算後由健保署統一開單
費率2.11%2.11%(不變)
扣費上限1,000萬元5,000萬元

三、股票族最常見的五個疑問

Q1. 配息ETF的股利要被扣補充保費嗎?

是的。

若你一年中領取的配息合計超過 2 萬元,即使單次只有幾千元,也會被列入扣取對象。

舉例:你持有 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每季配息 4,500 元,一年共 18,000 元;另外還持有 0056(元大高股息),季配 3,000 元,一年 12,000 元;
👉 合計 30,000 元 → 超過 2 萬元門檻 → 需繳補充保費 2.11%。

Q2. 拆券商、分帳戶還能不被扣補充保費嗎?

不行。

年度結算制後,政府將整合你所有股利、利息、租金資料,統一計算。即使分散在不同券商、銀行帳戶,也會被合併計入。

Q3. 這是不是變相加稅?

學界普遍認為「形式上不是稅,但效果上等同加稅」。因為它與所得稅分開計算,但會重疊課徵同一筆收入。有立委建議,應考慮弱勢減免機制,否則恐增加中產與退休族負擔。

Q4. 會自動扣嗎?還是要自己繳?

目前如何執行的細節尚不明確,由於新制採「年度結算」,推測將不再由銀行、券商於給付時直接扣取,而是由政府彙整所得資料後,開單給民眾,再統一繳納。時間可能會與所得稅申報同步。

Q5. 補充保費怎麼算?

非常簡單:

補充保費 = 年度股利+利息+租金合計 × 2.11%(達2萬元門檻即全額課徵)

舉例:

  • 年度股利收入合計 100,000 元
  • 超過門檻 20,000 元 → 100,000 元全額列為費基。
  • 應繳補充保費 = 100,000 × 2.11% = 2,110 元

四、股票族如何合法節費?三大策略一次掌握

4-1 改用「投資公司」持股

若你的股利所得金額較大(例如 300 萬元以上),可以考慮設立一間「投資公司」或「家族控股公司」,由公司而非個人持有股票。

好處:公司領取股利不屬於補充保費扣費範圍;投資公司可統一管理投資與彈性分配資金流,兼顧節稅與家族傳承

🔎延伸閱讀:
綜所稅節稅系列#4:年股利超過300萬?用這招成立投資公司大幅節稅!
家族控股公司是什麼?為什麼每個家族企業都需要它?
如何將個人股份轉移給投資控股公司?四大方案稅負與會計處理比較

4-2 改投資「KY股」或「海外標的」

境外公司發放的股利屬「海外所得」,目前不在補充保費扣取範圍內。另外只要年度海外所得未超過 100萬元,免計入基本所得額。且所得基本稅額公式中,有 750 萬元的免稅額,有節稅效果。

舉例:投資台股中的 KY 公司(如中租-KY與材料-KY),或美股,其配息皆屬海外所得。

🔎延伸閱讀:個人最低稅負計算機

4-3 改選「不配息ETF」或「成長型股票」

配息越多,補充保費越重;報酬型ETF、成長型股票則以「資本利得」為主,資本利得並不在補充保費扣取範圍。

例如:考慮選擇 00757(統一FANG+)、00924(復華S&P500成長)、QQQ、VOO等報酬累積型ETF為主,避免月配、季配ETF的高頻配息。

不僅可省補充保費,也能讓投資報酬率更有效滾存。

五、這次變革的關鍵影響

面向影響說明
市場面高配息ETF可能短期受影響,投資人轉向累積型產品。
行政面政府需整合所得資料,行政成本提高。
投資人行為投資人開始關注「股利結構」與「配息節奏」。
財政面估可增加100–200億元健保收入,提升財源穩定性。

六、結論:年度結算制下,聰明投資人更要懂節稅與節費

補充保費年度結算制是一場影響巨大的制度轉型。它不僅讓健保更公平,也迫使投資人重新檢視自己的報酬結構。

對股票族而言:

  • 你可以選擇不配息標的;
  • 你可以利用投資公司結構;
  • 你可以轉往KY股或海外ETF。

這三大方法,都屬於合法、合規、可執行的節費方案。

市場上懂報酬的人多,懂節稅與節費的人少。但真正能長期贏的人,一定是兩者都懂的人。

👉加入line@,立刻與會計師預約諮詢

七、最新發展

報導,行政院長卓榮泰考量社會意見,於 11 月 6 日晚間指示暫緩此規劃。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今(7)日也親自做出回應。

石崇良表示,所有政策出發點都是「健保不能倒」,讓財務永續、穩健經營,照顧更多弱勢民眾。因此,設計過程中需要更多社會共識及討論,還是會持續蒐集意見,為健保發展繼續努力。


蔡佳峻會計師
專長領域:
🔸營利事業所得稅個人綜所稅房地合一稅遺產稅及贈與稅
🔸企業股權架構規劃,包括投資控股公司閉鎖性公司特別股之設計。
🔸資產傳承諮詢、遺囑內容撰擬及信託架構設計。
蔡佳峻會計師自 2012 年起加入嘉威會計師團隊,執業經驗豐富。多年來專注服務台灣中小企業,深知中小企業對「稅」的重視度。客戶行業多元,實務經驗豐富,且事務所同仁流動率低,服務人員穩定,不會因常更換帳務人員而造成客戶困擾。

相關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