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40當紅,ETF配息要課稅嗎?配息節稅與二代健保完全指南

by 蔡 佳峻
1 留言

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1 萬元就能入手、月月領息等優點引發國人瘋搶,00940 於 3 月 11 日至 3 月 15 日完成募集,實際規模據元大投信統計,高達新台幣 1,752 億元。根據元大投信網頁內容,標的指數平均殖利率達 8.6 %,且月月配息、月初領息,如此高的配息率,是否也會帶來高稅負呢?本文帶您一起來瞭解。

一、什麼是ETF?

ETF的全名是「Exchange Traded Fund」,如果直接中譯,意思是「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所以翻作「指數型基金」稍微有點誤差。ETF是1990年時由美國的約翰伯格(John Bogle)先生發明的,最大的特點是把「指數證券化」。

「指數型基金」與「共同基金」都有基金,這代表他們都是由「一籃子證券」組成的。而「共同基金」挑選的證券名單是由基金經理團隊挑選,「指數型基金」的證券名單則是「依照指數成分股」挑選。在ETF出現之前,我們沒辦法直接投資指數。就像「臺灣加權股價指數」,要複製它的績效,只能照著它的比例去買類似的股票。對大多數人來說麻煩又有高門檻。更何況之前臺股還沒開放零股交易,要買就要買一張。而伯格先生發明了 ETF ,讓我們可以用買賣股票的方式直接買賣相當於指數成分的一籃子股票。

🔸參考資料:永豐銀行

二、台股ETF常見配息來源

由於 ETF 的概念是買入一籃子股票(即 ETF 成分股),所以主要配息源頭就會跟成分股息息相關,綜觀國內 ETF 之配息,可以發現配息有許多來源,不同來源之課稅方式也大不相同,以下為常見的配息資金來源:

所得代號所得類別(配息來源)說明
5A利息所得ETF的存款利息收入
51租賃所得ETF的借券收入
54C股利或盈餘所得來自ETF成分股的盈餘分配
71海外營利所得來自ETF成分股中KY股的盈餘分配
76國內財產交易所得ETF調整成分股時,買賣交易所賺得的價差
NA資本公積來自ETF成分股所發放的資本公積
NA收益平準金其實就是投資人自己一部分的本金
配息來源

三、ETF配息如何課稅?

承上所述,ETF的配息有多種來源,而不同來源的配息,就會對應到不同所得類別,以及不同課稅規定。

下面我分別整理了個人與公司取得配息之課稅制度:

所得代號所得類別(配息來源)課稅制度個人課稅制度-公司
5A利息所得應列入綜所總額,但享有27萬元之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稅率5~40%列為利息收入,課徵營所稅20%
51租賃所得應列入綜所總額,稅率5~40%列為租金收入,課徵營所稅20%
54C股利或盈餘所得股利所得,採5~40%合併計稅,或28%分開計稅,擇優適用

採合併計稅者,可享有8.5%可抵減稅額
不計入課稅所得額
71海外營利所得海外所得,列入基本所得額中計算基本稅額列為投資收益,課徵營所稅20%
76國內財產交易所得證券交易所得(目前停徵)證券交易所得,列入基本所得額中計算基本稅額
NA資本公積視資本公積性質而定,通常是免稅資本公積,不課稅視資本公積性質而定,通常是免稅資本公積,不課稅
NA收益平準金非所得,不課稅非所得,不課稅
配息課稅

四、處分ETF之資本利得如何課稅?

依據證券交易法第6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有價證券,指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依此,投資人出售國內投信業者發行ETF之獲利,無論是為股票型或債券型皆屬於「證券交易所得」;又依據所得稅法第4條之1規定:「……,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證券交易損失亦不得自所得額中減除。」

因此,不論個人或公司法人在股票市場上買賣ETF之資本利得,免徵所得稅。

公司法人買賣ETF之資本利得,雖然免營所稅,但須計入基本所得中計算基本稅額(最低稅負制)

五、ETF配息會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嗎?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費率為 2.11%,當「單筆」股利或利息超過(含)2萬元,且所得人為自然人時,才會被扣取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附帶一提,補充保費是在每次配發的時候就會從我們的配息金額裡面直接扣掉的哦!

所得代號所得類別(配息來源)是否扣取補充保費?
5A利息所得Y
51租賃所得N(註)
54C股利或盈餘所得Y
71海外營利所得N
76國內財產交易所得N
NA資本公積N
NA收益平準金N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註)101年11月20日衛署健保字第1012660290號函:因交割需求透過證交所「交割借券系統」、「標借系統」借券或直接向出借人議借之交割借券及信託借券屬租金收入之所得,免納入補充保費扣取範圍。

六、小結及FAQ

從上面內容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ETF 的配息來源多元,如果屬「54C 股利或盈餘所得」,那就跟我們直接買個股股票一樣,屬股利所得,採二擇一制度(5~40%合併計稅或28%分開計稅)課稅。

但若配息來源為「76 國內財產交易所得」,則屬停徵的證券交易所得,實質免稅。又或者是「71 海外營利所得」,雖然要計入個人海外所得,計算最低稅負,但因為最低稅負有 750 萬扣除額,除非是大戶,否則幾乎不會課到稅。

換句話說,如果把一檔 ETF 與一檔個股放在天平上比較,在殖利率一樣的前提下,ETF 節稅效果可能會更好!


什麼是ETF?

ETF的全名是「Exchange Traded Fund」,如果直接中譯,意思是「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所以翻作「指數型基金」稍微有點誤差。ETF是1990年時由美國的約翰伯格(John Bogle)先生發明的,最大的特點是把「指數證券化」。
「指數型基金」與「共同基金」都有基金,這代表他們都是由「一籃子證券」組成的。而「共同基金」挑選的證券名單是由基金經理團隊挑選,「指數型基金」的證券名單則是「依照指數成分股」挑選。在ETF出現之前,我們沒辦法直接投資指數。就像「臺灣加權股價指數」,要複製它的績效,只能照著它的比例去買類似的股票。對大多數人來說麻煩又有高門檻。更何況之前臺股還沒開放零股交易,要買就要買一張。而伯格先生發明了 ETF ,讓我們可以用買賣股票的方式直接買賣相當於指數成分的一籃子股票。

ETF配息如何課稅?

ETF 的配息來源多元,如果屬「54C 股利或盈餘所得」,那就跟我們直接買個股股票一樣,屬股利所得,採二擇一制度(5~40%合併計稅或28%分開計稅)課稅。

但若配息來源為「76 國內財產交易所得」,則屬停徵的證券交易所得,實質免稅。又或者是「71 海外營利所得」,雖然要計入個人海外所得,計算最低稅負,但因為最低稅負有 750 萬扣除額,除非是大戶,否則幾乎不會課到稅。

七、延伸閱讀

🔸113年度最新綜合所得稅級距、免稅額及累進差額

🔸綜所稅節稅系列#1:高所得者如何節稅?就用這3招

🔸綜所稅節稅系列#4:高股利所得稅族群都用這1招節稅

七、立刻領取課程優惠碼

您好,我是蔡佳峻會計師,我開設的《善用保險做好節稅及財富精準傳承》課程,課程影片已全數上線,現在加入即可觀看完整課程!
保險節稅所涉及的稅務議題很廣,包括遺產稅、贈與稅、所得稅及所得基本稅額,而且又會因為保險關係人(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之不同安排,而產生不同稅務問題。
這堂《善用保險做好節稅及資產傳承規劃》課程,在內容規劃上,將循序漸進,先帶大家瞭解遺產稅、贈與稅、所得稅與所得基本稅額的基本架構。對稅務有基本認識後,再導入保險所涉及的相關稅務規定,並討論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不同安排之個別稅務議題。最後並分享保險實質課稅之爭議與行政救濟案例,以及實務上如何運用保險做好資產傳承之眉角。

👇👇👇歡迎點擊下圖立刻領取300元課程優惠碼!
2022 07 15 11 13 27 善用保險做好節稅及財富精準傳承 MasterTalks

相關文章

1 留言

ETF繳稅解析:交易、分紅與資本利得是否要報稅? - 和諧地平線 2024 年 7 月 4 日 - 00:29

[…] 可以參考 買ETF要繳稅嗎? […]

回覆

留言